首页 >> 非主流清穿 >> 非主流清穿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 无方少年游 锦衣玉令 菊花田上的躲躲猫 她和暗恋的大佬官宣了 穿成渣女被前男友组团轰炸 皇牌农女 彼岸劫:妖妻倾城 皇上别闹 欢喜记事 
非主流清穿 我想吃肉 -  非主流清穿全文阅读 -  非主流清穿txt下载 -  非主流清穿最新章节

第549章(3/3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事情的起点还是在南洋,移民南洋,需要船,移民安家需要种子、农具、建筑工具也是必须的。这就极大促进了内地手工业的发展,承包商人大量地出现。南洋有诸多资源,开采需要人力,这也意味着,这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开矿,他们的生活就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。开发新领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持续着,承包商人就一直在发展,工场手工业也在不断地整合、互相吞并着。

最让英国人郁闷的是,他们大概是低估了这些留着猪尾巴的家伙的能力。由于清廷是派商人出身的官员谈判的,这本身是对这些洋夷的不满、蔑视、怠慢的表示,却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作用,南洋商人出身的清廷官员本着不吃亏的原则,争取到了同等的互惠条件,即允许中国人到英国倾销商品。

这本来没什么的,也没几个中国人乐意离家那么远去做买卖。但是,商人精明就在于此,他们……雇佣了欧洲代理商进行销售。

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很有市场,极大地刺激了他们本土的生产,想打进去更难了!英国人只能从殖民地上找补回来,郁闷之情可想而知。

更可恨的是,鞑靼人的政府似乎突然变精明了。从关税上得到好处的清廷,对于商业忽然重视了起来,因为他们发现,内外贸易上的税收已经超过了农业税。他们有了足够的钱去扩展军备,四下找茬儿,准备再干一笔大的。有了商业税作为支撑,他们可以从容地通过减少农业税等一系列手段巩固统治、团结人心,让英国人扶植政治代理人的计划破产。

真是,几家欢喜几家愁啊!

喜欢非主流清穿请大家收藏:(m.hkdsy.com)非主流清穿好看的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她是贵族学院的女配 伪装名媛 破云 特工:开局郑耀先要收我为徒 从斗罗开始猎杀主角 仙逆 太太经 明末边军一小兵 脱贫倒计时 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 有人喜欢这首歌 高考后,带个系统去当兵 我吞了系统再进聊天群 虫族之他不是渣虫 抗战:从八佰开始崛起